4.强紫外线地区(如西南高原、华南露天区域)
长期强紫外线照射易导致涂料降解、粉化,影响防火性能与外观。选型时应选择添加抗紫外线助剂(如纳米二氧化钛、受阻胺光稳定剂)的产品,经氙灯老化测试 1000 小时后,涂层粉化等级不低于 0 级(按 GB/T 1766 标准),色差 ΔE≤3。常见应用场景包括高原地区户外钢结构广告牌、华南露天停车场钢结构顶棚等,若涂层暴露面积大,还可搭配耐候性面漆,延长使用寿命。
(二)特殊环境:应对工业特定污染
对于工业区(如化工园区、冶金厂区)或化工设施周边的钢结构,需根据周边污染物类型针对性选型:若周边存在酸性气体(如硫酸雾、盐酸雾),建议选择聚硅氧烷改性防火涂料,其耐酸性能较好,经 10% 硫酸溶液浸泡 240 小时后无起皱、脱落;若周边为碱性环境(如纯碱厂、水泥厂),可选用丙烯酸酯类防火涂料,耐碱性更优。此外,靠近高温设备(如焦炉、加热炉)的钢结构,还需兼顾涂料的耐热性,确保在 80℃长期使用下涂层无软化、变色。
二、按钢结构类型选择:契合结构功能,平衡防火与实用性
(一)薄型钢结构(如轻型厂房、钢结构雨棚、临时搭建钢结构)
此类结构自重较轻、承载能力有限,对涂料的重量与施工便捷性要求较高。推荐选用欧丽亚膨胀型防火涂料(含超薄型、薄型),超薄型涂料干膜厚度通常为 1-3mm,薄型为 3-7mm,施工时可采用刷涂、滚涂或喷涂,单道涂刷厚度易控制,对钢结构自重影响小。从防火性能来看,该类涂料遇火后会膨胀形成多孔碳质隔热层(膨胀倍率通常为 10-30 倍),有效阻隔热量传递,可满足耐火极限≤2 小时的需求(如 3mm 超薄型对应 1 小时耐火极限,7mm 薄型对应 2 小时耐火极限)。需注意的是,薄型钢结构若处于户外暴露环境,膨胀型涂料需搭配耐候面层,避免雨水、紫外线影响膨胀性能。
(二)承重结构或隐蔽工程(如高层钢结构框架、钢吊车梁、地下车库钢结构、设备机房钢结构)
此类结构承载关键荷载,或处于不易维护的隐蔽环境,对涂料的耐火极限与耐候性要求更高。建议选用非膨胀型防火涂料(含厚型、矿物棉类复合涂料):厚型涂料多为水泥基或石膏基材质,干膜厚度通常为 20-30mm,耐火极限可达 3 小时以上(如 25mm 水泥基涂料对应 3 小时耐火极限),且耐候性优异,户外使用 5 年以上仍能保持良好完整性;矿物棉类复合涂料以岩棉、玻璃棉为基材,搭配防火胶黏剂,干膜厚度 15-20mm,兼具防火与保温性能,适合地下隐蔽工程(如地下管廊钢结构)。此外,承重结构涂料的抗冲击性也需关注,通常要求经 50cm 跌落试验(1kg 重锤)后涂层无破损。
三、核心性能指标:锚定关键要求,保障使用安全
(一)耐火极限:贴合建筑消防等级
需根据建筑类型与消防规范确定耐火极限要求:一类高层民用建筑(如超高层住宅、酒店)的钢结构,耐火极限需≥180 分钟(一级防火);二类高层民用建筑(如 10-18 层住宅)≥120 分钟(二级防火);工业建筑中,丙类厂房钢结构≥90 分钟,乙类厂房≥120 分钟。选型时可参考涂料厂家提供的《耐火极限检验报告》,确保报告由具备 CMA 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,且检验样品的厚度、施工工艺与实际应用场景一致。
(二)粘结强度:确保长期附着稳定
室外环境中,涂料需承受温度变化、风雨侵蚀等外力,粘结强度是保障涂层不脱落的关键。通常要求室外用防火涂料粘结强度≥0.5MPa(按 GB/T 2542 标准拉开法测试),若钢结构处于振动环境(如靠近风机、水泵的钢结构),粘结强度建议提升至≥0.6MPa。此外,基材处理对粘结强度影响较大:钢结构表面需经喷砂除锈至 Sa2.5 级(表面粗糙度 50-80μm),或手工除锈至 St3 级,再涂刷配套防锈底漆,可有效提升涂料与基材的附着力。
(三)环保性:符合健康与环境要求
优先选择通过 GB 18582-2020《建筑用墙面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》标准认证的产品,该标准对 VOC(挥发性有机化合物)、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有明确限制:溶剂型防火涂料 VOC 含量≤600g/L,水性防火涂料≤100g/L;重金属(铅、镉、铬、汞)总和≤100mg/kg,避免施工与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影响。对于周边有居民区、学校的建筑,建议额外关注涂料的气味,选择低气味配方,减少施工期间的异味干扰。
四、施工与维护建议:规范操作流程,延长涂层寿命
(一)施工要点:把控细节,保障涂层质量
1.基材预处理
钢结构表面需彻底清除油污、铁锈、氧化皮等杂质:大面积除锈优先采用喷砂处理,小面积修补可采用手工除锈或动力工具除锈;除锈后 4 小时内涂刷防锈底漆,避免基材二次生锈。底漆选择需与防火涂料兼容,如环氧底漆适配溶剂型防火涂料,水性底漆适配水性防火涂料,底漆干膜厚度通常为 30-50μm,常温下干燥 24 小时(环氧底漆)或 12 小时(醇酸底漆)后再施工防火涂料。
2.防火涂料施工
采用分层涂刷方式,每层干膜厚度控制在 2mm 以内(膨胀型涂料)或 5mm 以内(厚型涂料),避免单次涂刷过厚导致流挂、开裂。施工环境需满足:温度 5-35℃,相对湿度≤85%,无雨天、大风天(风速>5m/s 时不宜喷涂)。涂刷间隔时间根据温度调整:25℃时间隔 4-6 小时,温度低于 10℃时延长至 8-12 小时,确保前一层完全干燥后再涂下一层。施工完成后,需检查涂层是否存在漏涂、针孔、流挂等缺陷,及时修补。
(二)维护周期:定期检查,及时修复
1.日常检查
建议每年对室外防火涂料进行 1 次全面检查,重点关注以下部位:屋面钢结构(易受紫外线、雨水侵蚀)、迎风面钢结构(易受风力冲击)、节点部位(如螺栓连接点,易因应力集中导致涂层开裂)。检查内容包括:涂层是否有开裂(裂缝宽度>0.3mm 需修补)、剥落(脱落面积>5% 需局部重涂)、粉化(粉化等级>1 级需处理)、变色等现象。
2.定期评估与维护
每 3 年对涂料性能进行 1 次全面评估,包括:委托检测机构抽检粘结强度、耐火极限(选取代表性部位取样),检查涂层老化程度。对于老化严重的区域(如屋面、外墙西晒面),可缩短维护周期至 2 年。维护修补时,需先清理破损部位(铲除松动涂层,喷砂除锈至 Sa2.5 级),涂刷配套底漆后,再涂防火涂料,确保修补部位与原涂层衔接平整,性能一致。